【數字鄉村聚力行動】牡丹江中興村:數字治理繪就鄉村新面貌

中新網牡丹江11月6日電(張子怡)稻田遠山、亭臺樓榭,從牡丹江站出發,驅車僅12公里便可以到達朝鮮族特色村落中興村。在這里,你可以穿上朝鮮族傳統服裝打卡拍照,也可以乘坐小火車穿行于麥田之中····· 近日,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數字鄉村聚力行動幫扶活動第十站來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中興村。由學界和業界專家組成的幫扶團隊走進中興村,體驗數字化賦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當地未來的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提供思路。
“治理”變“智理”
中興村人居環境數字化治理項目是以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為依托,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農村人居環境。據悉,西安區自主研發的數字鄉村智慧平臺,涵蓋“數字政務、智慧黨建、基層治理、應急管理、智慧農業、鄉村產業”六大板塊,打通了服務村民的“最后一厘米”,使鄉村治理更加高效,進一步推動了中興村的數字化轉型。
圖為牡丹江市西安區數字鄉村智慧平臺首頁。張子怡 攝
通過“雪城e西安”APP,村民不僅可以咨詢民生、技術、政策、健康等問題,還可以隨手拍下并上傳身邊遇到的環境問題、售賣自家農產品等。據悉,平臺智能機器人會及時回復或自動為村民轉接人工服務,隨時隨地,個人只需輕輕觸動指尖,便可以快速解決問題,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值得一提的是,應急管理板塊在今年夏天遭遇的洪水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據平臺負責人介紹:“5月下旬,我們開始安裝物聯設備,將氣象和空氣檢測設備、山體滑坡預警設備、水位監測設備、IP廣播等接入平臺,真正實現了監控實時、智慧預測,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p>
圖為中興村安裝的IP廣播,通過終端設備,可以發布通知、播放音樂或對單一點位進行喊話。張子怡 攝
“空殼村”變“旅游村”
以農促旅,以旅強農。中興村將數字技術與鄉村治理相結合,將朝鮮族文化與鄉村民俗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新路子。過去,中興村是典型的朝鮮族“空殼村”,90%的村民長期在外打工。近年來,在西安區政府支持下,村兩委班子實施“引鳳筑巢”工程,廣泛聯系在外經商的本村村民,鼓勵他們回到家鄉,帶動本地村民致富。目前,中興村已帶動就業近300人,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留在家鄉,建民宿、開餐館。
在數字鄉村智慧平臺系統的支持下,中興村可以為游客們帶來最優的旅游體驗。走在中興村的朝鮮民族風情園,隨處可見游客們穿著朝鮮族服飾打卡拍照。談及游玩體驗,游客道:“整體的體驗非常好,APP上推出的鄉村集市也很方便,我可以直接在線上買特色農產品,而且都能快遞到家,大大減輕了我返程的負擔?!?/p>
圖為游客們穿著朝鮮族特色服飾,在中興村打卡拍照。張子怡 攝
除了朝鮮民俗風情園,中興村還先后建成了中興峰悅汽車營地微度假小鎮、佳人韓品購物中心、俄嘉購等產業項目,游客們在中興村便可實現一體的“吃住行游購娛”。據悉,今年“五一”“十一”期間,村內日均游客超過2萬人次。
從“治理”變“智理”,從“空殼村”變身“旅游村”,中興村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新路子。未來,中興村將繼續完善和優化數字鄉村智慧平臺,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鄉村數字化體系,讓數字技術“點亮”中興村的振興之路。(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